close
烏日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宋兆家(左),藉由手部的動作障礙測試,從協調性與反射性研判患者是否罹患帕金森氏症。(記者陳建志攝)

2018-04-09 20:53

〔記者陳建志/台中報導〕台中一名50歲王姓男子,近來出現走路容易跌倒,手腳還會不自主發抖,原以為是脊椎出問題,前往骨科進行復健3個月情況還是沒改善,就醫透過抽血、電腦斷層等檢查和量表檢測,確診為原發性帕金森氏症第3期,經服藥後跌倒、手腳不自主顫抖的症狀已明顯改善。

烏日林新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宋兆家今天表示,這名患者罹患原發性帕金森氏症,是因大腦基底核的黑質細胞退化,使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產生不夠而出現症狀,經服用左多巴(Levodopa) 治療後,一周內頻繁跌倒、手腳不自主顫抖的症狀就明顯改善。

宋兆家指出,帕金森氏症好發年齡平均在50歲以上,60歲以上的民眾罹患機率則為1%~2%,但臨床上也曾發現45歲過後就發病,強調帕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性疾病,主要出現動作障礙,智力和認知功能初期不會受到影響,通常到後期才會併發失智症。

宋兆家指出,帕金森氏症病程依嚴重程度可分為5期,第1期會有單側肢體僵硬、手部顫抖、寫字歪曲;第2期則出現雙側肢體都出現顫抖或僵硬、動作遲緩;第3期出現走路常跌倒、步態不穩;第4期則是自己難以獨立走動;第5期須臥床或坐輪椅,無法自行照料生活起居。

宋兆家表示,一ok忠訓般民眾除非本身較有病識感,才會在第一期就警覺發現、及早就醫,否則大部分患者發現時都已經是第3期,因帕金森氏症為神經退化性疾病,對藥物反應良好,不過民眾須長期服藥,維持一定的血中藥物濃度,才能達到藥物治療的目的,忠訓若未接受治療,會讓病程加速發展提前至第5期。

宋兆家也提醒,帕金森氏症初期常被當成是一般老化或是頸椎、脊椎退化,為避免延誤診斷,可參考台灣神經學學會發布的「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表」進行評量,若有3題以上的回答為「是」,建議儘快至神經內科就醫檢查。
2C5F37CC3F2A8D1A
arrow
arrow

    bbl31hv57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